第二期「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

基本理念

教育部資科司於108年啟動「新工程教育方式實驗與建構計畫」之先導型、實驗型新興科技計畫,希望發展工程科技課程新典範,引領教師思維轉變,培育具備扎實的工程知識及豐富地創新能力的新世代工程人才。「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第一期除了建構更完善的課群機制外,另一個引發的更大效益就是讓工程領域一同發起課程革新,提供大學及其師生重新思考並調整課程結構的實驗(試辦)機會,依據各領域主題規劃各年級適當之工程問題,以真實工程問題串連必修課程,讓科目之間的連貫性更明確,並重新審視課程內容重疊的部分,減少不必要的授課與學習負擔,強調知識體系與架構的傳承。

延續第一期之任務,教育部資科司將於112年啟動第二期「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持續推進主題式課群概念,建構創新且更具彈性的工程教育環境,培育學生具備專業基礎且能整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除了持續鼓勵工程學系推動全面課程架構重整;另外將鼓勵學校將設計思維導入人才培育過程;以及呼應新興科技發展所需關鍵或特色人才,鼓勵工程學院整合院系資源,運用設計思考及主題式課群等方法,打造更有彈性的跨領域工程人才培育環境。

第一期介紹與第二期徵件理念說明(影片)

播放影音

徵件分類說明

A類、全面課程地圖與學習架構調整計畫:

推動目的

本類計畫旨在協助工程學系建立一個全新的課程學習型態,以主題式課程內容建構學習的基本元素。執行單位必須將系訂必修課程進行盤點,把原有必修課程進行課群式調整,以主題式的概念將跨課程所需習得的知識連貫並實踐,重新規劃課程架構與調整課程地圖。

申請資格

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工程相關院系。單一學系至多申請1件A類計畫。

A+類、主題式課群精進及推廣計畫:

推動目的

本類計畫除包含A類計畫推動目的外,應將第一期計畫推動教/學之成果進行優化與傳承經驗,協力推廣主題式課群人才培育模式,並永續執行。

申請資格

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工程相關院系。曾獲本部補助辦理A類計畫之學系始得申請。

C類、學院主題式課群建構計畫:

推動目的

提倡以學院為學習體系核心的理念,以新世代跨域工程人才培育為目標,鼓勵學院跳脫學系框架建立彈性學習體制,擔負起串聯跨域教學內容與創建新形態學習架構之責任,以「主題式課群連結專業知識學習」的概念,創建跨院跨系之課群制度,展開跨域工程專案能力培養計畫。

申請資格

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工程相關院系。單一學院至多申請一件C類計畫。

常見問題

  1. 本計畫透過公開徵求,以傳統工程科技領域學系為主要考量,希望遴選符合計畫試辦目的之學系或學院,以主題式課群規劃模式建構和串接學系專業課程的修習路徑,並系統性累積教學資源、形成專業領域教師社群,形成示範。
  2. 考量計畫總體經費有限,試辦對象將以工程科技領域學系或學院為主,學位學程將不納入受理申請或補助之範圍

請參照未來徵件公告依計畫類別以學院、學系為單位提出申請。原則上沒有限制各校申請的總提案數量。

  1. 本計畫屬於實驗型先導計畫,以「機械航空」、「土木水利環工」、「化工」、「材料」、「電機」、「資訊」等工程相關學系為優先考量補助對象(不包含學位學程)。請提案團隊自行認定勾選所屬之領域,提出申請。
  2. 以學系名稱含「工程」為原則,若學系名稱不包含「工程」,但確實屬於工程相關學系(判斷基準:學系代碼屬於教育部統計處學門領域代碼06「資訊通訊科技領域」、 07「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之範圍,查詢網址 https://stats.moe.gov.tw/bcode/)始得提出申請。
不行。本計劃強調新學習型態的訂定,因此「必修」的定義不能延伸至「必選」,因此必選無法算是必修的課程。
不一定要。本計畫所提之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的「實驗」係指新型態的實驗教學方式,而非侷限在實驗課的範疇。
可以。請填寫在計畫書格式內,並符合徵件須知「A類計畫系訂課程重整後且納入主題式課群之範圍,應包含現行50%以上系訂必修學分數,並依據各學系每學期之教學目標、循序開發與執行新課群,計畫第三年結束前至少5個主題式課群。」
本計畫無特定限制,但須以實際工程問題為主題串連課程。各課群之開設順序及時程應妥善規劃,應以112年度入學之部分新生,於全程計畫結束時,能修習完所有課群為原則。
本計畫雖無特定限制,但由於本計畫推動初衷,是鼓勵工程相關學系重新檢視教學目標,在確保領域基礎專業與核心知識完整性的前提下,重整學系之課程結構。個人專題討論或研究計畫之屬性通常是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度探究,是否適合形成為貴系整體推動時之主題,請提案團隊自行評估。

A類計畫希望是課程執行概念的革新,主要的精神就是利用工程的實務元素把相近的課程連結在一起,形成學習的串接。各課群所包涵之專業知識的串聯邏輯,計畫網站分享之已執行團隊開發的課群教材成果可供下載,作為發想的參考案例。這樣的串接與工程實務的進行勢必需要必修知識元素、而串聯的方法可以透過作業、書報討論、及實務專題等不同活動,在不同課程間以不同深度與程度發生,也因此不一定要開新的必修課、或是要開很多新課,關鍵仍是相關主題課程間的知能學習和養成串連。建議是以本計畫經費補助結束後,學系這些課程仍可穩定的開授執行為主要規劃考量

變動必修課的幅度可大可小,一期計畫有些學系因應這樣的需求調整必修課的部分教學內容和方式,但課名與時間都沒有改變。因為學系核心知識(必修課)的學習與串接是本計畫的宗旨,也是新工程計畫的核心精神,不論是新開發的課程專題或是已開的選修實作課程,都是很好專業知能串聯的整合,鼓勵學系以各自教學資源與研究特色做考量來設計推動。不過,主題式課群內課程無法都是選修,也以此訂定徵件規格。

領域專長非常適合當做本計劃的執行標的,不過請盤點是否有加入足夠的必修,以符合徵件規格。因為串接後的課群課程修習對學生核心能力養成的改變才是計畫的真正成效,針對此,除計畫本身KPI相關量化與質化績效的呈現外,計畫總辦公室會提供建議的評量方式、工具與協助資源,屆時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社團的參與有很多種形式,以第一期計畫參與學系為例,該執行團隊啟用賽車隊的成員當助教,共同討論賽車元素與必修選修課的關係,然後在材料力學、動力學、控制、製造等必選修課程,都加入一點賽車的元素,可能是一份作業,可能是一個實驗。因此學生社團的參與還是需要連結到對必修課與相關實務課程的實質影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