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劃

第二期 112-116 徵件

相關影片

常見問題

計畫申請注意事項

依各類計畫申請規範提出申請,原則上沒有限制各校申請的總提案數量。

 
  1. 用印後計畫申請書封面須蓋學校關防
  2. 用印後計畫申請書完成上傳,敬請來信通知總辦公室,並檢附申請書電子檔(word&PDF檔)供總辦公室留存,電子信箱neemec.org.tw@gmail.com

依各類計畫申請規範,請「計畫主持人」於111年12月31日前至教育部計畫申請系統,完成線上申請及用印後計畫書電子檔上傳作業,計畫申請書封面需上學校關防

 

設備經費編列項目(即計畫下規劃購買的設備),應以實務上能使用於課堂做為考量。

 
  1. 撰寫教材與執行教學原為教師本職,由於本計畫為鼓勵教師嘗試虛實整合、跨課程主題式教學,現有教學資源有限,參與教師需額外付出時間精力編制新教材,產出成果配合計畫推廣所需並將公開分享,故為實際參與教學之教師爭取編列「教材發展費」。
  2. 本計畫重要任務之一為產出主題式教學所需新型態教材,並於計畫完成後將教材上傳至指定平台、提供他校使用,以達成推廣與擴散的目標,因此編制教材務請留意並符合智慧財產權相關法規之規定。
  3. 本期本項費用編列基準以每人每月新臺幣 5,000 元為上限,申請補助本項目之經費不得超過本部補助業務費總額之 20% 。
內含於最高補助額度。

A類

  1. 有鑒於新興科技發展,傳統工程科技領域課程及教學亟需翻新,因此教育部資科司於108年啟動「新工程教育方式實驗與建構計畫」之先導型、實驗型新興科技計畫,希望發展工程科技課程新典範,引領教師思維轉變,培育具備扎實的工程知識及豐富地創新能力的新世代工程人才。
  2. 因此本計畫透過公開徵求,以傳統工程科技領域學系為主要考量,希望遴選符合計畫試辦目的之案件,累積教學資源、形成專業領域教師社群,形成示範。
  3. 有關學位學程緣起於民國94年,大學法第11條修正通過後賦予大學得以「學位學程」招生,打破系所框架,推動跨校院系所整合。
    本學制係因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所產生的新學制,課程結構相對新穎、且具備較大調整彈性,以迅速回應產業趨勢培育特色人才。
  4. 考量本科技計畫總體經費有限,本次試辦對象將以傳統工程科技領域「學系」為主,學位學程將不納入受理申請或補助之範圍。
 
  1. 本計畫屬於實驗型先導計畫,以「機械航空」、「土木水利環工」、「化工」、「材料」、「電機」、「資訊」等工程相關學系為優先考量補助對象(不包含學位學程)。請提案團隊自行認定勾選所屬之領域,提出申請。
  2. 以學系名稱含「工程」為原則,若學系名稱不包含「工程」,但確實屬於工程相關學系(判斷基準:學系代碼屬於教育部統計處學門領域代碼06「資訊通訊科技領域」、 07「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之範圍,查詢網址 https://stats.moe.gov.tw/bcode/)始得提出申請。
 

不行。本計劃強調新學習型態的訂定,因此「必修」的定義不能延伸至「必選」,因此必選無法算是必修的課程。

 

不一定要。本計畫所提之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的「實驗」係指新型態的實驗教學方式,而非侷限在實驗課的範疇。

 

可以。請填寫在計畫書格式內,並符合徵件須知「A類計畫系訂課程重整後且納入主題式課群之範圍,應包含現行50%以上系訂必修學分數,並依據各學系每學期之教學目標、循序開發與執行新課群,計畫第三年結束前至少5個主題式課群。」

 

本計畫無特定限制,但須以實際工程問題為主題串連課程。各課群之開設順序及時程應妥善規劃,應以112年度入學之部分新生,於全程計畫結束時,能修習完所有課群為原則。

 

本計畫雖無特定限制,但由於本計畫推動初衷,是鼓勵工程相關學系重新檢視教學目標,在確保領域基礎專業與核心知識完整性的前提下,重整學系之課程結構。

個人專題討論或研究計畫之屬性通常是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深度探究,是否適合形成為貴系整體推動時之主題,請提案團隊自行評估。

 
是。(計畫申請書中另有針對112年度須詳盡敘寫的部分)
無。「專業知識之關鍵字」為課群各課程的專業知識的關鍵字(keywords)。 以「工程數學/線性代數課程」舉例,某單元的知識關鍵字是 "Eigenvalue, Eigenvector, 矩陣對角線化"。
不一定要包含大一的課。 但以112學年度入學的學生在A類計畫4年完成時有機會修完全部的課群,也就是第3年要啟動所有課群,第4年要把所有課群的課程至少開過一次,已開過的要持續開設並優化。

是。

 

是。

 

A+類

認定上,該課必須是他系的「課號」,即這門課確實是他系的課 (依各校的訂定方式)。原則上是認定課程的樣貌,不局限於授課老師。

 

我們只能認定通識課程「非本系課程」,回歸到課程精神。如欲納入規劃請於計畫申請書中作描述。

 

苗圃的工作坊的規劃,50萬為控留於該年度最高補助額的預算,得舉辦至少3個工作坊的;即50萬(112年度, 至少3場工作坊)+ 50萬(113年度 , 至少3場工作坊)。苗圃工作坊經費規劃參考範例,請自專頁下載供參:https://www.design-thinking.tw/news-2022-11-29.html

C類

  • 學校依欲推動的議題成立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中曾擔任A類計畫或B類計畫主持人的委員、苗圃計畫之授證教練,無一定要同校的限制。
  • 諮詢委員會中,苗圃計畫之授證教練,可尋同校非工程學系苗圃授證教師/種子教師,或與他校苗圃授證教師合作。此部分詳細可洽「跨領域教師發展技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
  • 如果諮詢委員身分重疊(例: 同時是B類計畫主持人、苗圃授證教師/種子教師),是否再找一位業界專家就符合要求?
    無特別限制。為有助計畫於學校長期推動及多元訴求,建議諮詢委員會成員不宜太少,鼓勵納入校內人員,規劃上將更為順暢。
  • 請問諮詢委員若系上有申請過A,這樣主持人也是可以擔任諮詢委員?

資格上符合。鼓勵多元,希望能吸納多一些專家的意見,建議諮詢委員會成員不宜太少。

 

無特別限制。惟,於C類的規劃,跨領域課程必需要落實在(貴)院裡面;於A+類的規劃,跨領域課程必需要落實在(貴)系裡面。如納入他校他系的課程,計畫書中應描述合作上要如何落實。

 

每個都要有。(至少規劃3個跨領域課群)

 

無特別限制。

無特別限制。期待由「院」所建立的發展主軸與「系」達成合作。

 

各類計畫分開考量,規劃上不可同一個課群同時申請多個類別,若原A類課群希望有跨系合作,則可在C類進行,但原A類的學系仍需維持5個學系課群的規模方可執行A+。資源分配和推動強度的討論,將留予審查委員審核的空間。

 
不是一定。此處之「跨院課群」,等同「跨領域課群」,等同「跨系課群」之表述。(以徵件須知中與之相關描述為主)
無特別限制。(為有助計畫於學校長期推動及多元訴求,建議諮詢委員會成員不宜太少,鼓勵納入校內人員,規劃上將更為順暢。)

聯絡資訊

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劃 計畫總辦公室
電子郵件:neemec.org.tw@gmail.com
電話:02-3366-2687

 

有關苗圃工作坊相關問題請洽:
教育部跨領域教師發展暨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總辦公室

網站:https://www.design-thinking.tw/
電子郵件:designthinking@caece.net
電話:02-3366-6571

返回頂端